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電 (記者 劉旭)從火爆熒屏的韓劇《來自星星的你》,到號稱“燒腦”的好萊塢大片《星際穿越》,2014年,“太空”、“宇宙”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文娛關鍵詞。在科技領域,2014年的全球航天業也同樣亮點頻現。
  全球航天豐收年競爭與合作並存
  “難以置信的是,航天器在成功拍攝月球時也將地球納入畫面,這註定將成為地球和它的天然衛星的標誌性影像。”美國知名科普信息網站近日評選年度科技圖片時,如是描述嫦娥五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“小飛”今年10月傳回的地月合影。
  自10月24日發射升空至11月1日如約返回地球,8天時間,嫦娥五號的探路者“小飛”成功實現地月往返。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吳季介紹說,“小飛”的一系列實驗活動標志著中國航天的軌道設計、測控能力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。“這次回收試驗飛行是中國航天今年最重大的進展,為未來中國成功實現月球錶面樣品的採樣返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”
  不僅是中國,其他國家的航空航天領域在2014年的進展同樣可圈可點。8月6日,經過長達10年的太空飛行,歐洲空間局的“羅塞塔”探測器飛抵67P彗星,成為首個環繞彗星飛行的航天器。11月12日,“羅塞塔”釋放的“菲萊”成為首個成功在彗星錶面軟著陸的探測器。
  歐洲空間局局長多爾丹(Jean-JacquesDordain)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郵件專訪時評價說,“這一任務的成功實施是2014年歐空局最具影響力的成就。這次成功著陸並返回的大量數據,將揭示很多人類未知的現象,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地球。”
  9月22日,美國航空航天局(NASA)的MAVEN探測器抵達火星;9月24日,印度首顆火星軌道任務探測器“曼加里安”號成功進入火星軌道;12月3日,日本“隼鳥2號”小行星探測器成功發射……2014年,全球多國在航天領域取得斐然成就,同時也讓人們愈加關註這一領域的國際競爭與合作。
  吳季表示,“航天是各大國的戰略必爭領域,各國都力求自力更生地發展各自的航天科技。但同時,空間探索和空間科學也是開展國際合作的重要方面,以優化各國的經費和科技力量佈局。”
  多爾丹也介紹說,歐空局和中國在空間和地球科學領域有著長久合作,最近雙方簽署了一項協議,以期尋找新的合作項目。“中國是我們的戰略合作伙伴之一,未來我們將看到雙方間越來越多的合作。”
  航天製造商業化,“火箭爆炸又如何?”
  2014年的航天之途並非一帆風順。
  10月28日,美國軌道科學公司的“天鵝座”飛船在點火起飛6秒後墜地爆炸;10月31日,英國維珍銀河公司“太空船二號”在飛行試驗中失事,兩名飛行員一死一傷。一周之內,兩起私人企業的航天器事故將“航天商業化”推上風口浪尖。
  “爆炸事故再次提醒人們,宇宙空間環境危險又艱苦。”多爾丹說。但他同時強調,“私人航天企業雖是新生事物,但它向人們展示出空間利用的重要性以及其可觀的商業潛力,具有重要意義。”
  “航天製造的市場化、商業化仍然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。”吳季也表達了類似觀點。他指出,長期由國家壟斷企業把持的航天製造業走向商業化,利於改變航天市場的“生態”系統,大幅降低航天發射成本。太空旅游在這樣一種趨勢下,也是必然的發展方向。
  至於火箭爆炸所引發的對於安全性的擔憂,美國太空網站在一篇題為《無人駕駛火箭爆炸——那又如何?》的文章中表達了這樣的觀點:總有一天,人們對待航天運輸的態度會像乘坐飛機一樣習以為常。“到那時,即便還未完全征服宇宙,我們也已成為一個依賴宇宙空間的物種。”
   穿越星際,載人航天是關鍵
  12月4日,獵戶座飛船首次試飛。作為NASA新一代載人飛船,“獵戶座”有望在未來將人類帶往更遙遠的太空,比如小行星,甚至登陸火星。
  “獵戶座的先進性和能力將遠遠超過蘇聯上世紀80年代設計的聯盟號TM系列飛船,和中國上世紀90年代設計的神舟飛船。”吳季介紹說。“獵戶座的初始目標是為了未來的載人深空探測,包括載人月球和火星計劃。”雖然重返月球的計劃後來被取消,但NASA如果真要實現載人前往火星計劃,獵戶座飛船將是關鍵一環。
  人類為何要離開地球,前往火星,甚至更遙遠的太空?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淼表示,人類歷史上的每一個重大進步,都是在向未知領域邁進。從空間角度來說,太空可以說是人類向外擴張的最後一個階梯。從另一層面來講,人類向宇宙空間展開探索,就如同億萬年前海洋生命向陸地遷徙一樣,都是生物進化的重要步驟。
  在無人探測方面,人類探索宇宙的廣度也在不斷擴展。明年7月,NASA的“新視野”號探測器將飛掠冥王星,對此前從沒有人探索過的這一類遙遠的太陽系天體展開近距離接觸。
  宇宙很大,人類探索的步伐從未停止。(完)  (原標題:2014國際大事件之宇宙航天:“星際穿越”在路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r36hrcyz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